施美育沃土 方成芝蘭玉樹
宣傳處 昆明潤城學校訂閱號 2023-03-06 10:00 發(fā)表于云南
施美育沃土
方成芝蘭玉樹
湘版美術教材教法研究工作室“教學基地成果展”
及非遺進校園“拼布繡之滇娃”教研活動
昆明潤城學校
彩云之南,二十六個民族棲居于此。這里飽含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譜寫了華夏文明輝煌燦爛的篇章,更滋養(yǎng)出了驚艷的民族藝術。
為了更好地讓傳統民族文化進入課堂,展示學校美術教育成果,2023年3月3日,昆明潤城學校小學部邀請云南省“萬人計劃”翁滇林教學名師工作室成員參加湘版美術教材教法研究工作室“教學基地成果展”及非遺進校園“拼布繡之滇娃”教研活動。
云南省萬人計劃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翁滇林老師,拼布繡非遺傳承人代表、云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田玉琳老師,昆明潤城學校小學部執(zhí)行校長范淑敏校長,昆明潤城學校專家顧問、云南省少先隊副總輔導員肖平老師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范淑敏校長致辭
范淑敏校長對到場的嘉賓及老師們表示了熱烈歡迎,同時對翁滇林老師和田玉琳老師的指導、幫助表示感謝。范校長為大家介紹了昆明潤城學校美術教育教學成果的情況——學校始終堅持以美育人,不斷拓寬美育新途徑,創(chuàng)新性地將美術課程同愛國主義教育、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有機結合,并滲透到校園文化和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在熏陶中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在潛移默化中傳承愛國精神、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
美術教學成果展示
孫榮一老師從前期工作、正在實行和后期規(guī)劃三個方面對學校湘版美術教學基地成果進行匯報。自2021年湘版美術教學基地在學校落成起,學校美術組老師們通過不斷思考探索,確定了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教學主題。經過實地調研、資料收集,制定出以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地圖為主導,以“帶你游云南”為主題的課程。老師們結合教學實際,不斷研討改進教學方案,最終形成一套包括服飾、建筑、美食三個板塊的完整課程體系,并以此為基礎初步制作出“帶你游云南”系列校本教材,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教學成果。
會議現場
拼布繡滇娃研討活動
滇娃
“滇娃”創(chuàng)始于1995年,是云南最具特色文化之一。它以云南少數民族為主要題材,利用手工和繪畫結合的形式,將民族服飾、人物造型豐富地表現在小娃娃身上。“滇娃”顏色鮮艷,造型可愛,其中蘊含豐富的云南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更能體現云南少數民族服飾的獨特性和多樣性。通過制作“滇娃”,可以讓小學階段的孩子以一種更有趣、更全面地方式了解學習云南民族文化。
在研討活動中,李智建老師帶來了“拼布繡之滇娃”的現場教學。
絨布做劉海,絲帶做頭巾,顏料畫眼睛,小小民族娃,裙擺飄揚,精巧可愛。
老師們制作的滇娃
田玉琳老師點評
田玉琳老師對老師們制作的滇娃進行點評,并針對老師們在制作滇娃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指點迷津。
“拼布繡活動進課堂”研討會
通過體驗拼布繡課程,與會老師們對如何推動民族文化與小學美術教育相結合有了更多奇思妙想。借此次研討會,老師們把最真實、最直接的反饋意見進行溝通,凝聚了智慧,碰撞出火花,在學習中拓寬思路,在交流中不斷提升。
翁滇林老師現場指導
翁滇林老師對學校教學大單元的理解和課程設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老師們對課程的設計具有完整課程觀——教學以云南地圖為線索,依托民族文化經驗對課程進行設計,并充分調動所有老師的強項,形成合力,讓學生在了解云南文化的同時能夠學到造型表現、設計運用、綜合探索和欣賞評述。”
同時,翁老師強調:在民族文化和美術教育融合過程中,老師們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取其之精華為己所用,不斷創(chuàng)新,挖掘教學特色。在基礎教育階段,美術不是單純的技法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喚起孩子對美的感受和對生活的熱愛。
肖平老師做活動總結
“感謝翁老師的專業(yè)指導和昆明潤城學校的美術老師們的認真準備。希望年輕老師們能夠繼續(xù)勤動腦、巧動手,不斷在美術教育教學上開拓創(chuàng)新,讓美術教育回歸生活,讓學生能夠在日常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讓美育融入孩子的人生。”
參觀教學成果
本次湘版美術教材教法研究工作室“教學基地成果展”及非遺進校園“拼布繡之滇娃”教研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未來,昆明潤城學校美術教研組將不忘初心,不斷創(chuàng)新,把小學教育和民族非遺文化相融合,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學習、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讓民族文化煥發(fā)勃勃生機,讓美育教育深入童心!
撰稿 | 趙圓
攝影 | 謝云川 楊微萍
編輯 | 李夢婷
初審 | 董小明
終審 | 范淑敏
特別鳴謝 | 糖果校園